未成年人遭性侵维权难,如何解决?
佟丽华 发于2023.6.5第总第109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预防和惩治性侵是世界各国未成年人保护事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近年来,中国惩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日益完善。刑法修正案增加了相关罪名、明确了对某些犯罪从严从重打击的具体情形,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强制报告、信息查询和从业禁止等具体制度。202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严厉打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政策,这对促进全社会重视和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都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到的是,尽管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现实中未成年人在遭遇或可能遭遇性侵后,想要维权仍面临很多复杂问题。有些被性侵的未成年人,仍生活在挫折、恐惧甚至绝望之中。 维权困境 当前,部分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仍面临诸多困境。 一是,不少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的案件,并未进入司法机关视野。未成年人受到性侵以后怎么办?看似只要受害人报案就行,但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从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要复杂得多。首先,很多遭受性侵的未成年人年龄较小,对犯罪分子利用性器官接触或者抚摸敏感部位等行为的性质,懵懂无知。有的犯罪分子是亲属或老师,有的受害未成年人受到威胁恐吓。所以由于不懂,或者考虑亲情、出于恐惧,很多受害的未成年人在案发后很长时间都不会告诉父母,更不会主动报警。 其次,一些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即使与父母进行了沟通,父母对如何处理这一事件,也往往存在很多困惑。比如相关行为的定性问题,犯罪分子的恐吓问题,报警给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带来的名誉损害问题等。有些时候,案件会经历了一个痛苦且茫然无助的家庭内部纠结期。 此外,当有些未成年人将遭受性侵害的情况告诉父母后,部分父母不仅不会去报警,还会对受到伤害的孩子进行指责。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小题大做,有些行为只是熟人之间的亲密表示,并不存在猥亵;有的父母认为,受到猥亵甚至强奸是由于孩子自己不够谨慎、检点,孩子自身存在过错。 未成年人及其父母的上述态度,导致很多案件并未进入司法视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每5名女性和13名男性中就有1名被报告在童年时期遭受性虐待,估计有1.2亿女孩和7300万男孩是性暴力的受害者。尽管各国关于性侵的定义及标准存在差异,上述司法实践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联合国的相关数据也提醒我们,有不少性侵案件仍旧掩盖在孩子甚至家长们的内心深处,受害人仍旧在承受着侵害带给他们的屈辱和恐惧。
文章推荐:
未来已来,短视频阅读让好内容“大众化”
2018年至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比前5年下降80.8%
新疆岳普湖逾21万亩小麦开割 金色田野“丰”景好
应急管理部:已实现对6900余家重大危险源危化品企业在线监测
全景展现正定历史文化书籍:《品读正定》出版发行
中国石油大学:董某某与其在校研究生导师无任何亲属关系
中国无人驾驶高速地铁项目在土耳其开工
重庆油菜喜获丰收 总产量实现连续16年增长
与时间赛跑!这片试验田打响“麦收保卫战”
第一观察丨从一个“沙”字,领悟总书记的生态治理系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