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提振工业经济需持续努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同比下降20.6%。与1月份至3月份同比下降21.4%相比,降幅有所收窄。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2%,降幅较3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4月份同比大幅增长29.8%,成为拉动作用最大的行业板块。 从影响工业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看:收入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工业生产继续恢复,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增速较3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成本方面,1月份至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8元,同比增加0.9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0元,同比增加0.31元,企业成本压力依然较大。价格方面,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降幅有所扩大,对工业企业利润形成较大拖累。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今年年初工信部提出的13方面重点任务中,“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被放在首位。各地也在积极部署,拿出真招实策推动稳工业举措落地显效。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出口放缓压力或趋于加大,市场需求仍然不足,虽然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已连续两个月收窄,但工业企业盈利持续恢复仍面临较多困难。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要继续把稳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 稳工业经济,要继续聚焦企业疫后恢复急难愁盼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大力度助企纾困,落实好延续和优化实施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着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帮助工业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恢复发展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支持工业大省当好顶梁柱,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稳定工业产品出口,凝聚工业稳增长合力。 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重点发力方向。要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继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扩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活动,以高质量供给促进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同时,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产销衔接水平。日前,工信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推动大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河北、广东、内蒙古等省份也纷纷搭建对接平台,组织对接活动,为稳定工业运行提供支撑。
文章推荐:
未来已来,短视频阅读让好内容“大众化”
2018年至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比前5年下降80.8%
新疆岳普湖逾21万亩小麦开割 金色田野“丰”景好
应急管理部:已实现对6900余家重大危险源危化品企业在线监测
全景展现正定历史文化书籍:《品读正定》出版发行
中国石油大学:董某某与其在校研究生导师无任何亲属关系
中国无人驾驶高速地铁项目在土耳其开工
重庆油菜喜获丰收 总产量实现连续16年增长
与时间赛跑!这片试验田打响“麦收保卫战”
第一观察丨从一个“沙”字,领悟总书记的生态治理系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