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信知识百科网

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的上演意味着什么?

新闻 · 2023-06-02 14:12:49
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的上演意味着什么?

作为韦伯最动听的作品,《剧院魅影》对于演员的唱功和表演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也凸显出当下音乐剧产业培养全能型演员的紧迫性。图为《剧院魅影中文版剧照》 智芝在格物 摄

黄启哲

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文版首轮上海演出将在本周收官,之后开启国内音乐剧市场空前规模的全国巡演。围绕它的讨论涉及方方面面:如与百老汇等各版本比较、各卡司的演唱表演特点、译配的“信达雅”等等。可以说,其所承载的话题广度与深度,已远远超过一部剧的鉴赏本身,甚至由此引申出中国音乐剧下一阶段该如何发展的深度讨论。

缘何掀起如此大的热议?首先是因为市场“久旱逢甘霖”。渴了太久的国内演艺界迫切需要大部头来激活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经典IP的恒久魅力;而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暂别中国音乐剧爆发式生长的上一周期,以《剧院魅影》中文版为代表的大剧场音乐剧密集上新,也给予从业者与观众,零距离、直观深层透视行业的契机。

不过十多年,中国音乐剧市场就从《妈妈咪呀!》中文版开票首日卖出几张票的“窘境”,跨越到今天《剧院魅影》中文版首周票房800万元、累计票房近4800万元的盛况。面对市场的空前热情,行业在振奋之余也应清醒:作为一部“完全版权复制”作品,在与西方超一流从演员水准到制作标准化等全方位的“对标”过程中,《剧院魅影》中文版从制作到演出再到市场反馈的全环节,都将是一次自我检视的绝佳契机。其将帮助我们直面并找准行业高速发展中亟待补齐的短板,为音乐剧行业下一轮发展找准发力点。

为何偏偏《剧院魅影》中文版姗姗来迟?

作为舶来品,音乐剧的中文本土化并非近期探索。回溯历史,在音乐剧在中国方兴未艾的1987年,中央歌剧院就将音乐剧《乐器推销员》以中文版的形式搬上舞台,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中文版“第一”。此后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则来到2011年。彼时,《妈妈咪呀!》中文版上演,成为中国第一部全版权复制的本土化音乐剧。仅仅一年后,韦伯的另一部代表作《猫》中文版再掀风潮。而到了近年,本土化制作的视野已扩及俄语、韩语、法语音乐剧。为何偏偏是许多人的音乐剧启蒙之作《剧院魅影》的中文版姗姗来迟?

通俗地来说,一个显性因素就是——贵!《剧院魅影》中文版总制作人马晨骋透露,该剧总体投入是《猫》中文版或者《妈妈咪呀!》中文版这样同为百老汇经典的两倍。这一点,观众可以从舞台上获得直观的感受。舞台上,还原了“巴黎歌剧院”的奢华布景,《汉尼拔》《哑巴》和《唐璜的胜利》三场虚拟歌剧“戏中戏”从古罗马共和国时期一直演到18世纪,与之相配合的仅仅服装就需要230多套。

文章推荐:

中拉汽车业合作持续深化(国际视点)

浙江海洋生态观察:智慧大脑如何解锁蓝色发展密码?

今年防汛形势如何?应急管理部介绍四方面重点工作

浙江磐安首次发现崇安草蜥 系中国特有珍稀物种

千余名乡贤掀“回归潮” 浙江县域耕甜“地瓜经济”

在乌梁素海,看河套居民如何养“肾”气

北约前秘书长:这种情况下,一些北约国家或向乌克兰派兵

泽连斯基:乌克兰与“北溪”管道爆炸无关!

旅美扬琴演奏家田超:“我音乐语言中浓郁的乡音,是中国的样子”

【寻味中华|饮食】宁阳“四八席”:一张八仙桌 品味古今礼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