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信知识百科网

刘一曼:一片甲骨何以“惊天下”?

热门资讯 · 2023-06-03 06:00:09
刘一曼:一片甲骨何以“惊天下”?   殷墟,被视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甲骨文,被认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汉字系统。

  考古百年时光流转,现代人类对古老文字的探索孜孜不倦。甲骨文的发现对考古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甲骨文对研究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一曼先生,曾两度参与甲骨文重要发现,被评为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了这位耄耋老人。

  记者:您在发掘现场第一次发掘甲骨文的经过是怎样的?

  刘一曼:1973年春,我参加殷墟小屯南地发掘,这是我第一次发掘到甲骨文。

  记得那年的6月18日,我负责发掘H24坑。该坑的坑口呈椭圆形,直径最大可达到2.7米。它的中部被一宽约50厘米的近代小沟破坏,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

  上午9时,我清理坑口时,就发现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卜骨,集中地堆放在一起,有的正面朝上,有的反面朝上,放置没什么规律。

  我好奇地拿起其中较大的一片,用手擦去它表面的泥土,看到骨面上显现出“其雨”两个甲骨文字,二字呈上下均匀排列,字的笔划秀丽而刚劲。当时,我的心情激动无比,感叹三千多年前的祖先,在质地坚硬的卜骨上,刻出如此漂亮流畅的文字,真是了不起!

  也正是这次发掘,让我对这些距今三千多年的古朴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开启了我与甲骨文近50年的不解情缘。

  记者:甲骨文的发现对考古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刘一曼:甲骨文的发现开启了中国学术机构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

  为了寻找甲骨文,1928年秋我国学者对殷墟进行发掘,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学术机构——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所领导的发掘,也是我国第一次对一个古代都城遗址进行的大规模发掘。

  科学的考古发掘也为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提供了契机。1936年YH127坑、1973年小屯南地、1991年花园庄东地甲骨文的发掘,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次重要发现。

  回顾120多年甲骨文的发现历史、发掘过程和研究成果,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重要的甲骨文发掘参与及主持者,可谓感慨万千。

  首先,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中国的考古发掘走上了科学的轨道。从1928年至1937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发掘,收获巨大。其中1931年梁思永领导的第四次殷墟发掘,在殷墟后岗遗址发现了小屯、龙山和仰韶文化的三叠层堆积,使学术界对中国新石器时代这两种主要文化的早晚关系及他们与商文化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章推荐:

未来已来,短视频阅读让好内容“大众化”

2018年至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比前5年下降80.8%

新疆岳普湖逾21万亩小麦开割 金色田野“丰”景好

应急管理部:已实现对6900余家重大危险源危化品企业在线监测

全景展现正定历史文化书籍:《品读正定》出版发行

中国石油大学:董某某与其在校研究生导师无任何亲属关系

中国无人驾驶高速地铁项目在土耳其开工

重庆油菜喜获丰收 总产量实现连续16年增长

与时间赛跑!这片试验田打响“麦收保卫战”

第一观察丨从一个“沙”字,领悟总书记的生态治理系统观念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