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那些“全国统一”的童年回忆
还记得,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里,我们在玩些什么?我们在唱些什么? 是“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还是“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 当年,虽然网络不甚发达,但是由于人口流动,这些有意思的童年歌谣和游戏经过口口相传,加上广播、电视等通信设备的传播,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全国统一”的童年回忆。 很多歌谣,我们当年只是说着顺嘴、图个乐儿,却没有想过它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 比如,小燕子为什么穿的是“花衣”,不是“黑衣”呢。原来,1955年春天,王路创作了儿童诗《小燕子》,原词确实是“小燕子穿黑衣”。不久后,作曲家王云阶在报纸上看到了这首诗,很是喜欢,王云阶当时正在为电影《护士日记》谱写主题曲,于是他联系到王路,并建议把穿“黑衣”改成穿“花衣”,因为穿“黑衣”显得过于肃穆。王路本人也非常认可,“因为燕子的羽毛本来是黑白相间的,也可以说是花衣,并且这样唱起来更明快一些”。于是,《小燕子》经过王云阶删除、润色、谱曲,再由演员王丹凤在片中深情一唱,这只“小燕子”就这样飞入了千家万户。 另一首在我们跳皮筋时的专属BGM,“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乍一听让人摸不着头脑,“马兰花”和“二十一”有什么关系呢?原来“马兰”是指位于新疆罗布泊西端的马兰基地——中国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因当地盛开的马兰花而得名。数字“二十一”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训练基地研究所。马兰开花就意味着原子弹爆炸,这首童谣是为纪念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创作的,表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喜悦心情。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常常玩的跳房子、踢毽子、跳长绳、扔沙包吗?这些童年小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能力、平衡力、眼力,背后还大有门道。 就拿抽陀螺来说,陀螺在我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陀螺为何转而不倒,背后蕴含着一个力学原理:转动的物体会有保持原来状态、抗拒外来力量的倾向,也就是说,转动物体的轴心会极力保持在原来所指的方向。到现在,小小的陀螺已经不单单是作为玩具这么简单了,科学家们根据这个原理研发了一种科学仪器——陀螺仪,广泛运用于科研、军事技术等领域中。 你玩过拔根儿吗,更文雅的一种说法是斗草。早在唐代就有人斗草了,比试双方采摘有韧性的草,将草茎十字相交,各自用力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还有一种“文化人儿”的玩法,比试者们采摘花草,比谁能辨认的花草种类更多。斗草其实是我们端午节的传统民俗,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包括斗草在内的端午习俗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
文章推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 风险总体可控
香港设计师黄竞的“文博”之旅:从天马行空到落地有声
奥地利一火车在隧道内起火 约33人受伤
加拿大野火难遏 “清洁空气日”雾霾烟尘笼罩多地
主播说联播丨总书记用“三个事关”,深刻概括这项工程的意义!
大牌球星接踵而至沙特豪门缘何突然发力?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总书记考察的林场里,有这些“绿色卫士”
荷兰海关连破三起毒品走私案查缴逾1吨可卡因
去年全国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4万余件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 维护中美关系稳定与维护各自国家利益并行不悖